摘要:
東南亞正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的重要陣地,其中越南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數據顯示,在中國工程機械主要出口目的地中,東南亞國家占據四席(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彰顯其戰略地位。越南市場對中國設備的依賴,在裝載機品類上達到頂峰。
中國市場主導地位顯著
越南裝載機市場高度依賴進口。2024年,該國進口總量超4000臺…
|
東南亞正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的重要陣地,其中越南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數據顯示,在中國工程機械主要出口目的地中,東南亞國家占據四席(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彰顯其戰略地位。越南市場對中國設備的依賴,在裝載機品類上達到頂峰。
中國市場主導地位顯著
越南裝載機市場高度依賴進口。2024年,該國進口總量超4000臺,價值近7800萬元,規模遠超出口(進口量是出口量近16倍)。在這一市場,中國供應商占據絕對主導:貢獻了越南進口裝載機總量的80%以上,以及進口額的75%,遠超位居第二的日本(日本分別占比約15%和10%)。
中國品牌成功的背后
這一市場格局源于供需兩端的強烈反差:
1.本土供給能力不足:越南本土工程機械制造業尚處于培育階段,技術實力與產業鏈完整性有限,難以穩定供應高性能、高品質且具成本效益的產品。
2.旺盛基建需求驅動:越南政府正大力投資基建(公路、橋梁、地鐵、高鐵等),國家級項目如南北高鐵、隆城機場對包括裝載機在內的工程機械需求旺盛且持續。
中國裝載機企業精準捕捉并滿足了這一市場缺口:
1. 價格競爭力突出:尤其對于預算敏感的越南用戶,中國產品(特別是二三線品牌)具有顯著價格優勢。中國出口至越南的裝載機中近九成為全新設備,而日本出口則主要為二手設備。
2. 產品線覆蓋全面:中國品牌提供從大型基建到中小工程的豐富產品譜系,適配各類工況和從高端到經濟型的用戶需求。
3. 地緣與供應鏈優勢:地理位置鄰近大幅降低了物流和時間成本。依托中國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和強大制造能力,能對越南需求做出快速、穩定響應,有效抵御市場波動。
二三線品牌的機遇窗口
越南市場呈現一個獨特現象:在裝載機領域,中國二三線品牌表現強勁。明宇、雷曼等品牌在進口數量上均占據重要位置,與柳工、徐工等一線品牌同臺競爭甚至更為突出。關鍵在于其極具競爭力的價格點,高度契合越南當前市場對成本的高度敏感性。這為部分具備性價比優勢的中國二三線品牌提供了提升市場份額的關鍵機遇。
長期挑戰:本土化轉型迫近
盡管目前越南市場的“進口依賴”是其工業化進程暫時落后于基建剛需的體現,中國制造的“性價比、產品線、供應鏈”優勢短期內難以撼動,但變局已在醞釀:越南政府正積極推動機械制造本土化政策。中期來看,越南市場很可能向以CKD/SKD(全散件/半散件)組裝為核心的本地化生產模式過渡。中國企業必須未雨綢繆,加速完成從“產品輸出”向“本土扎根”的戰略轉變。深耕渠道網絡、培育本地供應鏈將是保障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把握越南基建黃金期
值此越南掀起大規模基建革新與交通建設高潮之際,2025越南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礦山機械及工程技術展(VRT&CON C.B.M.E)將于11月12日至15日在河內VEC博覽中心舉辦。展會聚焦前沿工程建設裝備、技術及供應鏈合作機遇,搭建全球供應商、越南買家及項目方的高端交流與展示平臺,誠邀行業同仁共襄盛舉,共享越南基建市場蓬勃機遇。
(文章轉載自慧聰工程機械網,原文章標題:這個區域80%的裝載機都來自中國?高漲的需求還能維持多久?)
|